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
搜 索

OA登录

电子图书

寨卡病毒病疫情防控简讯

时间:2016-03-08

浏览量:2498

 

    寨卡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并通过蚊媒传播的一种自限性急性传染病。该病毒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为RNA病毒,有非洲型和亚洲型两个亚型。1947 年首次在乌干达Zika森林恒河猴体内分离出。1952年在乌干达和坦桑尼亚的人体中分离到。

    从1947年病毒被发现至2007年以前,寨卡病毒病主要表现为散发,被证实的人类感染病例仅14例。

    2007年4-7月,太平洋岛国密克罗尼西亚的雅浦岛出现185例发热、头痛、皮疹、结膜炎和关节痛等症状的患者,其中49例确诊为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未出现重症或死亡病例。之后的数年中,东南亚地区的泰国、柬埔寨、印度尼西亚和新喀里多尼亚相继发生散发病例的报告。

    2013-2014年,太平洋岛国法属波利尼西亚发生寨卡病毒暴发疫情,报告病例约10,000例,其中70例为重症病例。2014年2月,智利的复活节岛发现1例本地感染病例,其他一些太平洋岛国,如新喀里多尼亚和库克群岛也同时发生病例。

    一、最新疫情进展

    (一)国际疫情

    2015年5月,巴西报告首例确诊的寨卡病毒感染病例,之后疫情持续传播、蔓延,截至2016年2月,发生本地疫情的国家已包括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的36个国家(地区)。主要国家/地区分布参见附件1。

    (二)我国疫情

    自2016年2月9日我国确诊内地首例寨卡病毒病输入性病例(患者江西人,自委内瑞拉感染后回国)以来,相继又出现八例输入性病例,分别为广东省确诊4例(均自委内瑞拉入境),浙江省确诊4例(患者均系浙江人,3例自萨摩亚经斐济回国,1例自南美洲苏里南回国)。截止3月2日,国家卫计委发布我国大陆累计确诊九例输入性寨卡病毒病病例。

    (三)我国研究成果

    1、我国成功解析输入性寨卡病毒病感染病例的病毒全基因组信息。中国疾控中心病毒所与江西省疾控中心合作,采用高通量序列分析技术,成功地从我国首例寨卡病毒感染病例血清样本中直接获得了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病毒基因全场10676个碱基,遗传进化分析显示与目前在美洲的流行株具有高度同源性。

    2、我国专家直接从尿液中获得寨卡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属全球首次。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与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出入境检验检疫系统相关单位密切合作,从委内瑞拉归国患者尿液中获得病毒全基因组序列,是全球首次直接从患者尿液中获得全基因组。该病毒基因组全长10.8kb,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属于亚洲世系,与巴西、苏里南、波多黎各等美洲国家流行毒株同源性为99.7%;核苷酸序列比对发现20个突变位点,其中6各突变位点导致氨基酸改变。

    二、应对

    WHO(2月19日)发布保障寨卡病毒病流行地区血源安全临时指南。根据现有证据,孕妇感染寨卡病毒可能导致胎儿发生严重并发症。基于预防原则,应该针对孕妇以及其他感染寨卡病毒后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的人群采取降低输血感染风险的措施。

    美国CDC(2月19日)更新寨卡病毒疑似感染婴幼儿护理指南。指南指出,寨卡病毒可通过母亲分娩传播给婴儿,母亲分娩前2周内有寨卡病毒流行地区旅行或居住史的婴儿出生后两周须进行相关指标的观察。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召开寨卡病毒疫情响应工作会。会议在通报研讨全球疫情概况、中心前期寨卡病毒病应对工作情况基础上,重点对实验室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媒介伊蚊监测控制、小头畸形和格林-巴利综合征基线和监测以及寨卡病毒病中长期风险评估等工作进行了研究和部署。

    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结合实际,响应号召,制定《云南省寨卡病毒病监测与防控方案(试行)》和《云南省寨卡病毒病防控工作应急预案(试行)》,为早期发现病例,有效控制疫情,提高对疫情暴发的处置能力做准备。并于2月26日至28日组织我省各州/市相关人员参加寨卡病毒病和登革热诊疗及防控技术师资培训班。

 

 

 附表1  2007-2016年有寨卡病毒本地病例传播的国家或地区

 

(应急办 供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    滇ICP备05004264号-3 滇公网安备 53080202000356号

技术支持:川海科技

本站部分素材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健康咨询

合作交流

科研工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