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
搜 索

OA登录

电子图书

团结进取,争创一流业绩

时间:2010-12-06

浏览量:2613

--记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青年党员科技创新团队

  人才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重要创造者和传播者。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单位腾飞,人才发展在其中起到了关键核心作用。如何做好人才培养工作,不仅需要努力实践科学人才发展观,解放思想,大胆探索,而且必须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努力建立一个科学合理、充满活力的人才培养机制。为贯彻落实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精神,在全省寄生虫病及虫媒病毒性疾病防治、科研领域上努力建立一支政治思想坚定、业务优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青年人才队伍,2010年6月,经所党政领导班子研究,决定在我所35岁以下青年党员业务骨干人员中组建成立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青年党员科技创新团队(下称创新团队),同时将大理学院病原与媒介生物研究所研究生纳入团队学术活动管理。半年的团队创建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建立思想保证机制
  把创新团队思想建设纳入党支部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周新文书记负责监管团队的思想教育,保证团队建设始终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团队中树立起创学习型组织、做知识型职工的意识,不断创新工作理念,积极探索团队建设新路子,促进团队健康发展。

二、建立组织保证体制
  所党政领导班子对创新团队建设给予高度重视,成立团队管理办公室,主任由周红宁副所长担任,全面负责团队业务发展;办公室成员1名,由研究生办公室主任杜龙飞同志担任,协助主任做好团队内的日常管理工作。根据我所业务工作内容和人员状况,团队分成现场流行病学组和分子流行病学组两个研究方向组,组长分别由杨明东同志和吴超同志担任。

三、明确工作目标
  第一期团队创建活动时限为3年,即2010年8月-2013年8月。计划完成以下工作目标:
1.培养出6名省级以上寄生虫病和虫媒病毒性疾病防治、科研人才。
考核指标:至少推荐6名优秀青年业务骨干攻读寄生虫病及虫媒病毒学在职硕士研究生。
2.组织申请中标2-3项由我所作为第一承担单位的国内外科研基金项目。
考核指标:1-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3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
3.发表20余篇国家级核心期刊论文和2-3篇SCI 论文。
考核指标:至少20篇国家级核心期刊论文和2-3篇SCI 论文。
4.获得3项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
考核指标:至少3项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

四、创建活动进展良好
(一)制定两个研究方向组的工作方向
1.现场流行病学
  以疟疾、虫媒病毒性疾病、重要寄生虫病常见和潜在的流行病学特征以及与上述疾病传播有关的蚊虫生态学为研究基础开展医学昆虫生态习性、传病关系、骚扰作用、综合治理方法为主要研究方向。重点开展自然疫源地调查、疾病监测、疫情处理、医学3S信息系统研究、重要医学昆虫实物化、电子数字化资源库研究。
2.分子流行病学
  以疟疾、虫媒病毒性疾病、重要寄生虫病常见和潜在的病原生物以及传病蚊虫的分子水平为主要研究方向。重点开展疾病抗药性机理、免疫诊断、虫种基因化标准库研究。
(二)派出3名成员攻读在职硕士学位
  根据队员的研究方向,创新团队于今年9月初派出张苍林、姜进勇、郭晓芳3名队员分别到军医大学和军事医学科学院攻读寄生虫、医学昆虫和虫媒病毒学在职硕士学位。目前,3名队员学习顺利,生活愉快。
(三)定期开展学术活动
  自创新团队成立以来,按照《团队创建方案》,每月定期开展一次学术讲座。讲座由队员和研究生主讲,截止11月底已开展3次9讲讲座,共计100余人次参加活动,涉及公文写作、项目活动研究进展、寄生虫及虫媒病毒防治新技术等内容。活动的开展使队员能够将自己的研究和学习进展进行及时的交流,在完成学术工作的同时,也提高了队员演讲能力,是一个不错的学术交流平台。

举办学术讲座

(四)组织参加全国寄生虫技能竞赛,取得优异成绩
  今年11月初,创新团队队员王剑同志代表我省疾控部门参加了由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和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在江苏省无锡市主办的全国寄生虫病病原学检测知识和技能竞赛。凭着精湛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王剑在疟疾组的比赛中获得了个人二等奖,并与我省其他单位的代表一起团结拼搏,最终为我省取得了团体二等奖的优异成绩。

竞赛现场


(五)积极承担防治、科研、培训项目,业务技能不断提高

举办研讨会

  自6月以来,4名团队成员分别作为中老、中越、中缅登革热部分跨境联防联控项目、云南省登革热防治项目、云南省消除疟疾计划项目、国家级登革热监测项目的核心成员开展了疟疾或登革热防治工作;7名成员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重大专项科研合作项目等研究课题的主要完成人开展了寄生虫及虫媒病毒性疾病现场和实验室研究;其他成员参与寄生虫病防治、研究和培训工作。目前这些成员正在整理撰写相关的论文。

(创新团队管理办公室   供稿)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    滇ICP备05004264号-3 滇公网安备 53080202000356号

技术支持:川海科技

本站部分素材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健康咨询

合作交流

科研工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