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5-05-11
浏览量:3920
董学书 云南省疟疾防治研究所 云南思茅 665000
全文发表于《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2000年6月,第13卷第2期
云南省是我国疟疾严重流行地区,疟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95%,全省128个县、市都有疟疾流行,疟区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95%以上,其中高、中疟区80 个县市, 占疟区人口的52.21%,人体4种疟原虫都有分布。
由于云南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复杂的气候条件,疟疾流行及疟区分布复杂, 其传疟媒介也复杂多样,是典型的复合媒介流行区。经1935~1997年的调查,在已知的47种(亚种)按蚊中,经疟疾流行病学、按蚊自然感染以及人工感染调查,确证为传疟媒介的按蚊为微小按蚊(An.minimus)、嗜人按蚊(An. anthropophagus)、昆明按蚊(An. kunmingensis)、中华按蚊(An. sinensis)、大劣按蚊(An. dirus)、吉甫按蚊(An. jeyporiensis), 很可能是传疟媒介的按蚊是多斑按蚊(An. maculatus)和伪威氏按蚊(An. pseudowillmori)。
一、地理分布
微小按蚊属全省性分布,经调查全省128个县市,有89个县市发现其成蚊、幼虫。北起北纬28°的绥江县,南至北纬21°的勐腊县均有分成,其种群数量因纬度、海拔、植被、水系不同而有差异,以北纬25°以南,海拔600~1400m以下地区为其主要分布区,北纬27°和海拔
二、种群数量与季节消长
微小按蚊在北纬25°以南,海拔
三、嗜血习性
1976~1994年,对采自滇西、滇南、滇东北和滇西北等15个县的上述按蚊胃血标本进行血源鉴定结果显示,采自不同栖自场所的胃血标本,人血指数相差很大。微小按蚊人、牛血兼吸,以牛血为主;嗜人按蚊主吸人血,是云南迄今人血指数最高的蚊种;昆明按蚊的人血指数仅次于嗜人按蚊,多斑按蚊和伪威氏按蚊也较高,中华按蚊在滇东北地区人、牛血兼吸,其他地区则主吸牛血。
四、疟原虫自然感染
1935~1997年先后在全省不同疟区,对微小按蚊、嗜人按蚊、中华按蚊等20种按蚊进行唾腺解剖,结果发现,微小按蚊、嗜人按蚊、昆明按蚊、大劣按蚊、吉甫按蚊均有疟原虫自然感染。微小按蚊调查14个县32个点,共解剖80954只,在11个县26个点发现腺感染580只,平均感染率0.72%,最高5.0%(章德龄,1941,芒市);最低0.01%(耿马卫生防疫站,1956)。嗜人按蚊解剖1910只,平均感染率0.157%;昆明按蚊解剖1466只,在2个县2个点发现腺感染3只,平均感染率0.16%;中华按蚊调查15个县33个点,共解剖49740只,在4个县4个点发现腺感染12只,平均感染率0.02%,吉甫按蚊调查10个县29个点共解剖25038只,在2个县2个点发现腺感染4只,平均腺感染率0.016%;大劣按蚊在1个点解剖348只发现1只腺感染,感染率0.29%。
讨 论
云南传疟媒介经过不同时期较为系统的调查研究,从地理分布、种群数量、嗜血习性、季节消长、疟原虫自然感染以及人工感染资料证实,微小按蚊是云南北纬27 °以南, 海拔
云南疟疾媒介的调查研究,是随着疟疾防治研究不断深入而逐渐开展的。从30年代判定微小按蚊为高疟区的主要媒介开始,至50年代初期证实吉甫按蚊为这一地区另一种媒介, 70年代末,发现嗜人按蚊为滇东北地区传疟媒介,80年代末又发现昆明按蚊为中、低疟区的媒介。进入90年代后经系统的调查,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 发现大劣按蚊为边境森林地区的媒介。
复杂的疟区分布与众多的按蚊种类,是云南疟疾流行的特点之一, 在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老的疟疾媒介按蚊某些生态习性的改变,新的疟疾媒介的产生,这已成为现今疟防研究的主要内容。据此,在类似云南这样疟疾流行地区,媒介按蚊的调查研究应该持续的、长期的进行,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疟疾防治工作的需要。
图表及参考文献略
注: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上一篇:云南抗疟药应用的回顾与展望
下一篇:疟疾疫苗研究概况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 滇ICP备05004264号-3 滇公网安备 53080202000356号
技术支持:川海科技
本站部分素材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