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5-05-09
浏览量:3216
二、生态习性
1、按蚊相 共捕获按蚊21种,除多斑按蚊种团5种外,尚有中华按蚊(An.sinensis)、迷糊按蚊(An.vagus)、寇氏按蚊(An.kochi)、菲律宾按蚊(An.philippiensis)、微小按蚊(An.minimus)、棋斑按蚊(An.tessellatus)、乌头按蚊(An.aconitus)、库态按蚊(An.culicifacies)、吉甫按蚊(An.jeyporiensis)、环斑按蚊(An.annularis)、大劣按蚊(An.dirus)、美彩按蚊(An.splendidus)、克氏按蚊(An.crawfordi)、带足按蚊(An.peditaeniatus)、须喙按蚊(An.barbirotris)、类须喙按蚊(An.barbumbrosus) 等16种,多斑按蚊种团占捕获按蚊总数的43.84%,其中伪威氏按蚊占22.44%,多斑按蚊占9.35%,威氏按蚊占9.1%,达罗毗按蚊占1.91%,塞沃按蚊占1.04%。
2、成蚊密度及季节消长 除达罗毗按蚊和塞沃按蚊因种群数量少,季节消长不明显外,其余3种均显示出全年密度有两个高峰,即5─6月高峰和9─10月高峰, 其中伪威氏按蚊与多斑按蚊消长曲线基本一致,而威氏按蚊则略有不同。图1。(略)
3、幼虫密度及季节消长 捞获的按蚊幼虫除多斑按蚊种团5种外。还有迷糊按蚊、 微小按蚊、寇氏按蚊、大劣按蚊、中华按蚊等10种,平均密度为52.08只/次, 其中多斑按蚊种团幼虫密度为28.24只/次,占捞获总数的54.4%。其季节消长为3─4月就有较高的密度,5月为高峰期,7─8月密度最低,9月略有升高并持续到11月,这与成蚊的消长相吻合,图2略。
4、季节消长与疟疾发病关系 经观察3月开始出现疟疾患者及婴儿新感染,4 月上升至5月呈一高峰,6月下降,8月后又逐渐上升,到10月达全年最高峰。从图1 可见疟疾发病消长曲线与伪威氏按蚊,多斑按蚊相一致(图1)。(略)
5、嗜血习性 共采获3种按蚊胃血标本233份,其中人房标本98份, 人血阳性以伪威氏按蚊最高,占42.85%,其次是多斑按蚊,占35.71%,威氏按蚊仅为19.64%(表1略)
三、对间日疟原虫敏感度 伪威氏按蚊共感染2次,腺平均感染率47.88%, 对照组感染率为48.27%,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多斑按蚊共感染3次, 腺平均感染率45.23%,对照组感染率47.05%,两者感染度相似(P>0.05)。威氏按蚊共感染2次, 腺平均感染率9.75%,对照组感染率37.5%,两者有明显差异(P<0.01)。 在感染度上伪威氏按蚊最高(表2)。(略)
四、腺自然感染率 共解剖按蚊1096只,其中伪威氏按蚊413只,多斑按蚊251只, 威氏按蚊208只,微小按蚊135只,迷走按蚊89只,均未发现疟原虫自然感染。[NextPage]
讨 论
本项研究发现云南多斑按蚊种团共5种,其种群数量占按蚊总数的42.68%, 种间的地理分布,生态习性有很大差异,伪威氏按蚊,多斑按蚊和威氏按蚊为全省性分布, 另2种为局限性分布。经现场观察,伪威氏按蚊和多斑按蚊的密度,人血指数, 对疟原虫的敏感度,均明显高于其余3种,季节消长与疟疾发病也一致,虽然本次自然感染调查因疟疾发病率较低,解剖按蚊数量不够多而未发现腺自然感染,但从种群数量、地理分布、嗜血习性、季节消长及对疟原虫的敏感度等材料分析, 伪威氏按蚊和多斑按蚊与疟疾流行关系极为密切,可能为云南北纬26°以南,海拔
注: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 滇ICP备05004264号-3 滇公网安备 53080202000356号
技术支持:川海科技
本站部分素材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