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5-05-09
浏览量:3196
获1994年度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获奖者:汪文仁 杨 芑 苏发昌 李学忠 朱德福 车立刚
张再兴 陈国伟 许时燕 黄 荣 李光亮
云南省疟疾防治研究
云南省是我国疟疾重点流行区。 疟疾发病数占全国的比例, 由1980 年的0.79%逐年上升到1993年的24%,上升了25.4倍。发病主要集中于边境地区8个地、州,26个县(市)。边境地区发病数占全省的比例,由1980年的26.15%逐年上升至1987年的65.4%,上升了80.91%,平均每年以8.79%的速率上升。由于边境地区流动人群高度聚集,据调查统计,每年由入境外国人和边境回归人员自国外输入17872例,全国各地到边境的流动人员从边境输入内地疟疾12900例。时常出现点状暴发流行,影响着各族人民的身体健康和边疆的稳定,给边疆经济建设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我们于1986年─1993年对中缅、中老、中越边境地区进行了系统的疟疾防治研究。主要方法是:
一、通过全面调查和现场防治试验,掌握大量可靠数据,利用国家主导原理,系统原理,整分合原理,能级原理, 动力和竞争原理和效益原理等现代管理学的科学理论制定了以防治策略,技术措施,组织管理融为一体的《云南边境地区疟疾防护暂行办法》。(简称办法)
二、组织贯彻办法,研究配套措施,形成了《云南省边境地区疟疾联防章程(试行)》(简称章程),将边境8个地、州26个县、市组成边境疟疾联防体。形成了世界上第一个长
三、采取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阶段反复循环的工作程序, 组织边境疟疾联防活动,形成了边境疟疾防治管理体系。使边疆各级疟防机构、人员能充分发挥作用,有明确的计划、目标和控制系统,包括调度、指挥、监督、改正工作的对象和内容。[NextPage]
通过七年来的研究:
1、边境地区疟疾发病稳中有降,由1988年191.99/10万降至1993年的136.67/10万,下降了27.77%,占全省的比例由1988年61.77%降至1993年49.09%。
2、暴发流行点逐年减少,暴发点内患病率下降63.56%, 发热病人血片阳性率下降了40.56%。
3、流动人口疟疾管理得到加强。遏制了650 多万出入国境人员导致的输入性疟疾所致的暴发流行和发病回升,没有出现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4、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按防治研究前年发病率平均8.79%的速率计算,4年来减少发病16231例,按每人100元医疗费计,减轻群众负担162.3万元,减少误工181787个。每个工日的产值按15元计算创产值272.68万元,两项合计434.98万元。 边境地区保持了良好的投资环境,促进了边贸事业的发展,为边疆的稳定和民族的团结, 为热区开发及经济建设,脱贫致富奔小康都取到了重要的保证作用。
本研究结果已在东南亚热带医学与公共卫生杂志、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杂志等国内外刊物发表文章16篇。
注: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 滇ICP备05004264号-3 滇公网安备 53080202000356号
技术支持:川海科技
本站部分素材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