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5-05-09
浏览量:3088
获1993年度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获奖者:余文祥 余 蕾 李菊升 李崇珍 李学忠
云南省疟疾防治研究所
自从1975年Kohler和Milstein建立细胞杂交瘤技术以来,单克隆抗体(McAb),以它极大的优势,在生物学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七十年代末,国外开始生产出各种寄生虫抗原的McAb,用于寄生虫抗原的检测。1982年Zavala等首先报导子孢子McAb 作放射免疫检测蚊体子孢子抗原获得成功,后改用ELISA方法, 九十年代初已成功应用于现场,证实是一种快速检测蚊媒的有效方法,可以极大地提高监测媒介按蚊的效率, 对科学地指导蚊媒防除,促进疟防工作有很大意义。
我们从1989年起开展了抗间日疟子孢子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工作, 主要以子孢子抗原的制备、小鼠骨髓瘤细胞的培养、BACB/C小鼠的饲养、子孢子抗原片的制备,用子孢子免疫小鼠后提取抗体效价达1:640 之小鼠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在聚乙二醇作用下进行细胞融合培养。结果在细胞融合后分种的48孔中,26孔有杂交瘤细胞生长,融合率为54%。用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进行抗体检测,有15孔呈阳性反应,占58%。采用IFA 方法筛选阴性孔,经有限稀释法克隆5次,建立了8株分泌抗子孢子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其培养上清抗体(IFA)效价为1:4,扩大培养后注入同系小鼠腹腔诱生的腹水, 抗体效价为1:40。并对随机抽取的52D11-D10株经(NH4)2SO4)沉淀后
蚊媒子孢子自然感染调查,传统的方法是靠单个蚊虫唾腺解剖来确定,技术要求高, 而且费时费力,检出率低,对整个媒介检测受到限制, 子孢子单克隆抗体的研制成功可替传统的解剖唾腺方法,为提高疫情监测水平,指导按蚊防除, 完善现有抗疟措施,探索疟疾自动免疫疗法,开辟了广阔前景。
执笔整理:李菊升
注: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 滇ICP备05004264号-3 滇公网安备 53080202000356号
技术支持:川海科技
本站部分素材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