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5-05-09
浏览量:3175
获1985年度云南省卫生厅科技进步三等奖
获奖者:金淑仙 杨品芳 李菊升 胡惠仙
云南省疟疾防治研究所
随着灭疟运动的开展,各种抗疟药物的大规模应用,疟疾流行的图像起了复杂的变化。传统的疟疾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发病率、脾肿率、原虫率等)已不足及时、准确地反映各地流行的性质。世界卫生组织(WHO)在总结不少地区和国家在消灭或控制疟疾后,又重新受到疟疾的侵袭这一教训时提出,重要的因素之一是由于缺乏一种灵敏的监测系统。我省疟疾防治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 大多数地区的疟疾流行得到了有效控制,至84年止,全省54个县发病率在1/万以下,22个县为1-5/万, 在疟疾处于低水平传播的这类地区应用一灵敏的监测系统尤为重要,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体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性,这在其它领域的研究与应用中已得到证实,但该法在疟疾流行病学调查中国内甚少应用。为了进一步研究ELISA 在疟疾现场调查中的价值,尽快应用该法作为疟疾监测的工具。我们按WHO介绍的ELISA间接法对疟疾现症病人,无疟疾流行区的健康儿童,人工感染间日疟经根治后7─15 个月的志愿受试者及疟疾流行区,控制暴发后两年的地区;基本消灭疟疾的地区中的人群进行测试。在试验中所用抗原,结合物为本所自制,样本均采用直径为
在结果判定中,用自行设计的已知浓度的OPD显色液作目测法的标准比色液,在1018人的ELISA结果判读中,两种比色法阳性符合率为96.67%;阴性符合率为95.49%。在用两种比色法对疟疾流行区居民抗体水平测试中阳性GMRT目测法334.76;光电比色法386.39。两均数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目测法同样能准确地反映出人群中受感染疟疾的程度,是一种简易经济、准确、适宜于基层推广应用的方法。2、对三种不同程度疟疾流行区的调查结果,疟疾流行地区的原虫率19.02%,抗体阳性率97.93%,随着年龄的增长,抗体水平呈直线上升,控制暴发流行两年及基本消灭疟疾的地区,原虫率分别为0.47%及0,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98%、0.48% 。结果显示应用ELISA能客观地反映出不同地区的疟疾流行水平,人群抗体水平与防治措施之间的关系。表明此法可应用于疟疾现场调查中,这对于准确地了解各地区疟疾流行动态,作为指导制订防治措施的参考指标,考核防治效果将起到重要的作用。3、测定26例人工感染间日疟志愿受试者经根治后7 ─15 个月的抗体水平, 结果均为阴性。提示ELISA阳性者可反映半年内感染过疟疾或近年内感染过疟疾而未得到彻底治疗。
通过用两种方法的比较显示两者都具有同样的准确性,目测法不需专用分光光度计,不受实验室条件限制,适宜于设备较差的基层使用,为我省在疟疾防治工作中广泛应用ELISA这一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新技术开拓了新的前景。
注: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合作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 滇ICP备05004264号-3 滇公网安备 53080202000356号
技术支持:川海科技
本站部分素材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