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
搜 索

OA登录

电子图书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土源性线虫病防治技术方案(2010年版)》的通知

时间:2010-06-25

浏览量:3097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科学、规范地指导各地开展土源性线虫病防治工作,确保《2006—2015年全国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目标的实现,我部组织制定了《土源性线虫病防治技术方案(2010年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〇年六月十七日

土源性线虫病防治技术方案
(2010年版)

    为贯彻落实《2006-2015年全国重点寄生虫病防治规划》,指导各地科学、规范地开展土源性线虫病防治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流行区分类及确定
    (一)分类标准。
    以县(市、区)为单位,根据人群土源性线虫(蛔虫、鞭虫和钩虫)感染率的高低,将土源性线虫病流行区分为3类:
    Ⅰ类地区:土源性线虫感染率≥20%;
    Ⅱ类地区:土源性线虫感染率≥5%且<20%;
    Ⅲ类地区:土源性线虫感染率<5%。
    (二)类别确定。
    抽样方法:以县(市、区)为单位,按地理方位划分为东、西、南、北、中5个片区,每片区随机抽取1个行政村,以自然村(村民小组)为单位,整群抽取3周岁以上居民200人,不足200人的村全部检查,受检率不低于90%。
    调查方法: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法),1粪3检,检查土源性线虫卵,计算总感染率、分虫种感染率和感染度。随机抽取钩虫阳性者粪样50份,不足50份的取全部钩虫阳性者粪样,用试管滤纸培养法分离美洲钩虫和十二指肠钩虫。
    二、防治策略和措施
    采取以健康教育为先导,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防治策略。主要防治措施包括:
    (一)健康教育。 对不同地区的重点人群,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式,广泛宣传寄生虫病的危害和核心知识,提高群众自我防病意识,增强群众参与查病、驱虫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学校对中小学生开展以饭前便后要洗手为重点的健康教育,在农村提倡下地耕作要穿鞋、不用新鲜粪便施肥,针对家庭主妇开展注意饮食卫生,生食瓜果要洗净的宣传,促进家庭文明卫生习惯的养成。
    (二)传染源控制。各地根据土源性线虫病流行程度和流行的主要虫种,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确定药物驱虫的对象、频次和方法。驱虫药物的选择和推荐的用药剂量见《土源性线虫病驱虫用药方案》(见附件)。
    Ⅰ类地区:对3周岁以上居民每年服药1次(人群感染率在50%以上的地区,第1年服药2次),连续3年,每次驱虫覆盖率不低于60%。
    Ⅱ类地区:对重点人群每年服药1次,连续3年,每次驱虫覆盖率不低于80%。以钩虫感染为主的地区,重点人群为职业暴露人群;其他地区重点人群为3—14周岁儿童。
    Ⅲ类地区:通过健康教育,引导居民自愿查病驱虫。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结合常规粪便检查项目开展寄生虫虫卵检查,对查出的感染者给予药物驱虫。
    (三)其他综合性防治措施。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和创建卫生城镇等活动,落实改水、改厕、改善环境等综合性防治措施,努力提高农村安全饮用水和无害化厕所覆盖率,改善家庭和公共环境卫生。
    改水:结合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的实施,有条件的地区实现集中式供水,暂不具备集中式供水条件的地区,可使用手压井。
    改厕:依据《农村户厕卫生标准》(GB19379)和《农村改厕技术规范(试行)》(全爱卫办发〔2009〕4号),因地制宜地建设三格式化粪池或三联式沼气池等推荐使用的卫生厕所。加强对新建卫生厕所的管理,达到干净、清洁和粪便无害化处理的要求,新厕建好后及时将旧厕封填。
    改善环境:搞好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行为。及时清理洼地、疏通沟渠,防止蚊蝇孳生。结合新农村建设,提倡垃圾集中焚烧或深埋,改善村容村貌。 
    附件:土源性线虫病驱虫用药方案

附件

土源性线虫病驱虫用药方案

    一、驱虫药物选择及推荐使用剂量
    (一)驱蛔虫药物。
    以蛔虫感染为主的地区,可选用噻嘧啶、阿苯达唑、甲苯达唑、伊维菌素、复方阿苯达唑等药物驱虫。
    1. 噻嘧啶:成人及12岁以上儿童1.2—1.5 g(4—5片)顿服;12岁以下(含12岁,下同)儿童按10 mg/kg体重服用。
    2. 阿苯达唑:成人及12岁以上儿童400mg顿服;12岁以下儿童剂量减半。
    3.甲苯达唑:成人及12岁以上儿童200mg顿服;12岁以下儿童剂量减半。
    4. 伊维菌素:成人6mg顿服;14岁以下儿童按0.1mg/kg体重服用。
    5. 复方阿苯达唑(每片含阿苯达唑67mg和噻嘧啶250mg,下同):成人及7岁以上儿童,2片顿服;2—6岁儿童,1.5片顿服。
    (二)驱钩虫药物。
    以钩虫感染为主的地区,可选用三苯双脒、阿苯达唑、噻嘧啶、复方阿苯达唑等药物驱虫。
    1.三苯双脒:成人400mg顿服,14岁以下儿童剂量减半。
    2.阿苯达唑:成人及12岁以上儿童400mg顿服,12岁以下儿童剂量减半。
    3.噻嘧啶:成人及12岁以上儿童1.2—1.5 g顿服,12岁以下儿童按10 mg/kg体重服用。
    4.复方阿苯达唑:成人及7岁以上儿童, 2片顿服;2—6岁儿童,1.5片顿服。
    (三)驱鞭虫药物。
    以鞭虫感染为主的地区,可选用阿苯达唑、伊维菌素、复方阿苯达唑等药物驱虫。
    1. 阿苯达唑:成人及12岁以上儿童400mg顿服,12岁以下儿童剂量减半。
    2. 伊维菌素:成人12mg,顿服;14岁以下儿童按0.1mg/kg体重服用。
    3.复方阿苯达唑:成人及7岁以上儿童,2片顿服;2—6岁儿童,1.5片顿服。
    二、服药注意事项
    (一)严重肝、肾疾病、冠心病、心功能不全、严重溃疡病史、癫痫史及药物过敏史者禁服。
    (二)发热病人,妊娠期、哺乳期妇女暂缓服药。
    (三)接种疫苗和服用其他药物期间不宜服驱虫药。
    (四)学龄前儿童和中小学生应在家庭服药。
    三、不良反应及处理
    个别服药者可能出现上腹不适、恶心、口干、乏力、头晕、皮疹等不良反应,一般可自行缓解,无需特殊处理;如出现严重不良反应,须及时到医院就诊。当出现群体心因性反应时,须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消除其紧张情绪和恐惧心理,必要时可给予安慰剂治疗,并妥善处理。

转贴自卫生部网站http://www.moh.gov.cn/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    滇ICP备05004264号-3 滇公网安备 53080202000356号

技术支持:川海科技

本站部分素材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健康咨询

合作交流

科研工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