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
搜 索

OA登录

电子图书

云南大理出土大批两千多年前人类活动遗物

时间:2004-06-14

浏览量:2950

新华网云南频道6月12日电(记者 王长山)"我们在埋藏青铜器的地层中发掘出土了两件用大理石制作的石纺轮,证明在早于史料记载的最早年代达1000多年的时代起当地就已开始大理石的开采、加工活动。"

    上述这番话是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副研究员闵锐对新华社记者透露的。最近,在云南省大理市洱海银梭岛贝丘遗址考古发掘活动中出土了大批两千多年以前人类活动的遗物,石纺轮只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器物。

    据发掘队领队闵锐介绍,本次田野考古发掘活动长达半年,在300平方米的范围内,共出土小件遗物1万多件,陶片1000多袋重达20吨左右,如此多的数量在同面积的考古发掘活动中较为少见。他说:"共发掘出土了陶器、石器、骨器、牙器、蚌器、玉器、螺壳等近10类器物,现在可以确认大部分是距今约两千多年前的遗物,还发现了房子、墓葬等早期人类活动的遗迹,生动的展现了洱海周围和银梭岛上早期人类活动的环境和生产生活状况。这些为研究大理市洱海周围地区早期历史提供了实证。"

    距考古工作人员介绍,银梭岛贝丘遗址总面积约为4000多平方米,海拔1900多米,位于大理市洱海东岸,2000年考古调查时被发现,发掘现场在近7米的堆积中划分出了60多个层位。

    闵锐根据发掘情况推断,这次发掘出土的大批螺壳,大量的动物骨骼,陶质、石质网坠及石箭头等器物可以证明,银梭岛上的早期居民的文明已发展到一定程度,捞螺是主要的生产方式,螺肉是主要的食物来源,其次还进行一些捕鱼和射猎活动,另外,从发现的房子遗迹可以看出,他们为定居生活。

    本次的考古活动中,一批夹砂橙红陶片和一些小件青铜器在同一层位里被发掘出土。"这说明,夹砂橙红陶应是"云南青铜时代"的遗物,而并非一直以来认为的是新石器时代的遗物。另外,在最下层还出土了许多夹砂灰陶片,上面布满纹饰,和较上层位的夹砂橙红陶有着极为明显的区别,估计为三、四千年以前的遗物。"闵锐介绍到。

    考古工作者还在现场发现了4座房子遗迹,其中一座保存比较完整,这座方形的房子遗迹面积约为10平方米,四周分布着一些石块垒成的柱石,靠东南方有2平方米的火堆遗迹,房子遗迹一侧还残留了一些木棍残段。"这估计应该是至少3000年以前岛上生活的最早一批人类的住房,显示了较高的建筑水平。"闵锐做了解释。

    银梭岛的考古发掘活动开始于2003年9月,于2004年5月结束田野考古活动,现正进入后期研究阶段。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    滇ICP备05004264号-3 滇公网安备 53080202000356号

技术支持:川海科技

本站部分素材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健康咨询

合作交流

科研工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