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7-02-15
浏览量:2881
疟疾是由按蚊传播引起的虫媒传染病,广泛流行于非洲、东南亚、南美洲等国家,每年有80万人死于该疾病,是严重危害人类的重要疾病,疟疾与艾滋病、结核病被认为是当前全球最重要的三大公共卫生问题。
近日,云南省卫计委副主任、省防艾局局长陆林向笔者介绍了云南疟疾防治基本概况,陆林说,云南从1953年的410274例发病数,到2016年的2例本地感染病例,较1953年发病率降幅达99.7%,这说明云南疟疾防治取得了重大进展。
据统计,截至2016年,全省疟疾发病率已控制在0.698/10万,全省报告疟疾331例,仅盈江县报告2例本地感染病例。
陆林介绍,历史上,云南省所有县、市、区均为疟疾流行区。据记载,进入20世纪云南曾有三次疟疾大流行,1901年修筑滇越铁路时,参加筑路的工人因患疟疾而死者约20万人,有一根枕木一条命的传说;1919年滇南思茅疟疾大流行,辗转绵延30年,造成人口大量死亡;1933年滇西云县疟疾大流行,死亡三万余人。
从解放前起,云南疟疾的流行和防治进程历经了自然流行、初步控制、加速控制等三个时期,从2010年起已进入消除阶段,该阶段至2020年止。陆林说。
据陆林介绍,在消除疟疾阶段,云南主要采取一三七策略,即疟疾病例诊断后1日内报告,3日内完成病例复核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7日内完成疫点调查和处置。以及开展好疟疾媒介与病例监测、清点拔源、休止期根治等。
此外,通过对历史疫区和近年有本地感染病例报告的重点地区开展清点拔源工作。特别是在边境地区,继续发挥第六和第十轮全球基金疟疾防控项目在中缅边境线建立的境内外咨询服务站发现、治疗病例作用。同时,开展双边区域卫生合作,改善提升双边综合防治能力。
说起云南多年来疟疾防治工作的实践经验,陆林总结认为,加大投入,健全机制是前提;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是核心;突出重点,关口前移是关键;加强培训,提升能力是支撑;广泛宣传,普及知识是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云南为周边国家疟疾控制做出了较大贡献。2006年以来,在中缅边境地区实施了第六轮和第十轮全球基金疟疾控制项目,在缅甸边境地区建立了80个疟疾咨询服务站,为缅甸边境地区培养了5400余人次卫生人员,提供车辆10辆、180台显微镜、58万余顶杀虫剂长效蚊帐等,共投入缅甸边境地区1981万元。
其二,2005年以来,云南在中老缅越边境地区开展了中国云南-大湄公河次区域疟疾/登革热跨境联防联控合作项目,建立了中缅老越跨境联防联控合作机制,共投入1500余万元,建了21个跨境监测哨点、12个联合工作站,举办42期疟疾/登革热培训班,培养1000余名人次卫生人员,派出100余批次专家组技术帮扶,联合举办50余次4.25国际疟疾日联合宣传和演练活动。
这些项目活动的开展,提高了缅老越边境地区疟疾控制能力,降低了周边国家边境地区疟疾流行水平,为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实行2030年消除疟疾目标奠定了基础。陆林说。
(转自:人民网云南频道 作者:歹永聪)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 滇ICP备05004264号-3 滇公网安备 53080202000356号
技术支持:川海科技
本站部分素材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